网站无障碍 无障碍客户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浪官方微博
新浪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
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检察文苑
人民与初心
时间:2018-08-2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微党课之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王 晖

  一七年十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全文洋洋洒洒3万多字,讲话时长3个多小时,既是对过去五年辉煌成就的总结,也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内涵极其丰富深刻,贯穿着立足新时代、面向未来、放眼世界、胸怀人类的磅礴气势、伟大情怀和振奋人心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典文献。提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等一系列新概念,而且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气势磅礴,延续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贯“习语近人”的风格,对于我们文字工作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比如“老百姓最痛恨腐败现象”“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等等。报告以“不忘初心”开篇,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奋斗”收尾;通篇200余次提到“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报告始终,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鲜明政治本色。

  如何领悟人民的含义。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康德的“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再到哲学对人的研究的第三座丰碑,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关注。人民性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根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成长、壮大的源头与出发点,也决定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不懈的追求。正是由于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从成立时起就确立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方法,时刻确保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如何正确理解人民性。必须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人民性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具体性。人民性价值体系所具有的内在开放性和外在召唤力决定了其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宗教、超越历史的普遍性,并通过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建设“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以实现;人民性同时又是具体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地区有其特定的内涵和需求,具体的才是现实的,才能更好指导实践,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二是人民性既具有历史共性,又与时俱进。古今中外,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到近代康有为《大同书》中的人民性,到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民本思想,再到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著名的“民有、民治、民享”,都体现出人民性所具有的历史共性;更重要的是人民性的内涵不断变化并通过全体人民具体个别丰富特殊的实践得以充实,从而使其具有了能够引领时代发展的力量,正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就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时代引领性更强的人民需求。三是人民性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人民情怀、人民立场,更要有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具体到法治领域来看,就是要具备有效收集、获取民意的能力,能够准确判断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然后将民意落实到立法之中,再保障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这才是服务于人民利益的能力。

  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新时代本职工作。必须把十九大精神中获得新的力量、新的精神状态,真正转化为履职动力。不仅要办理好每一件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外,更根本的是要把以人民为核心的司法制度构建好、完善好、落实好、践行好,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在工作中要树立四个理念:一是必须深刻领悟道路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近平总书记引用“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家经典说明,法治梦与强国梦是相通的,要坚定不移走奉法强国之路,更好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国泰民安的保障和规范作用。

  二是必须深刻领悟人民的名义。去年,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了大江南北,其核心是体现了人民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指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坚持人民的名义,就是要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与核心价值,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人民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三是必须深刻领悟法律的正义。坚持以公平正义为法治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公平正义在立法层面体现为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在法律实施层面集中体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必须深刻领悟改革的大义。坚持法治建设以改革为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在法治下破题、在法治下推进;法治改革与完善的事例和成效表明,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彻底解决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的理论和实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的新局面。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但铁检机关还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和突破,要深刻认识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在排除干扰、解决“诉讼主客场”、保证司法公正方面的独特价值,而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铁检案件萎缩问题,要正确看待铁检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属于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公益诉讼工作的推进,今后铁检工作格局必然发生重大变化,这将对我们的诉讼等工作提出颠覆性的挑战。刑检工作还是重要,但民行和公益诉讼日益重要,工作量可能将陡增。特别是公益诉讼对检察人员的诉讼业务、工作技巧、相关法律知识等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是严峻考验。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做好准备,尽快提升业务技能,攻坚克难,扎实进取,开拓创新,才能交出合格答卷。

  面对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于大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永葆人民情怀,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准确把握民意、服务人民,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对新事业、新职能、新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完善。我们大家都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能力实现理想的检察官,深入思考、全力探寻符合人民性、符合法治理性、符合当下实际,又能落实到现实中服务于人民利益、服务于人民获得感的工作方案和方法,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

  • 版权所有: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南昌铁路运输分院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129号 邮编:330002
  •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